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學習共同體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決定新世紀教育的,不是教學,而是學習。

一、意義

「學習共同體」或稱「學習社群」(learning community),係一種學習團體,透過共同合作及相互支持、分享來促進個人與團體發展。
強調「學習者中心」的教育哲學,保障「每個學生」的學習權利,發揮教師促進「學習的鷹架」作用,達成平等與優質的教育願景。
師生均致力於探究、合作與表達的學習,共譜師生合鳴的爵士樂章,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果為最終目標。以下是我們主張的學習共同體所要達成的願景、意象、基本主張、實施原

二、目前學習現場困境
(一)學習壓力扼殺動機,不喜學習甚至逃離學習。
(二)強調記憶背誦教學,不習於主動探究與表達。
(三)重視升學表現結果,相互競爭勝於團隊合作。
(四)學習成就差異擴大,落後學生成為教室客人。
(五)升學主義箝制脈絡,知識傳授主導課堂教學。
(六)教師教室王國工作,缺乏與他人的專業合作。
(七)習用成套既定教材,鮮少進行課堂教學研究。

對話、討論、探究、合作、表達與分享的合作共學方式
重視提問、思考、表達的課堂教學改變;活動性、合作性與反思性的課堂學習。
教師協同合作的課程改革、教學精進計畫、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以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LC

三、學習共同體的願景
(一)平等:師生、師間平等對待;尊重多元智能、多元意見、多元思考;濟弱扶傾,體現正義公平;師生互搭鷹架下,共同探究學習與建構知識。
(二)優質:學生協同探究討論,獲致深層優質學習;教師同儕合作,聚焦教學探究與分享,提升專業權能。

四、學習共同體的實施三主張
(一)彰顯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哲學
(二)保障學生作為主體的學習權利
(三)發揮教師促進學習的鷹架作用

五、學習共同體的實施六原則


(一)民主參與
(二)夥伴共學
(三)經驗探究
(四)對話反思
(五)多元展能
(六)適應差異


六、學習共同體的學習三要素
(一)探究:提問、思考、建構
(二)合作:共學、對話、鷹架
(三)表達:聆聽、分享、辯證
「學習共同體」,掌握了人類天賦的社會性,充分發揮同儕學習、合作學習與正向社群氛圍的效應。

教師角色:傾聽、串連、回歸。
共同備課:澄清核心概念、迷思概念。

七、學習共同體的實施形式
(一)˙教師學習共同體:由一群有共同理念、目標的教育工作者,為促進學生學習成效的提升,以及教師本身的專業成長,以合作方式共同進行探究,及分享表達。形成「自辦研習、開放觀課、樂於分享」的文化
(二)˙學生學習共同體:由兩人以上的學生,為達成學習任務,在課堂內或課堂外的學習情境,透過彼此切磋、對話交流,達到互惠學習的目標。
(三)˙課堂學習共同體:在課堂中,藉由教師搭建鷹架,或學生互搭鷹架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探究、合作與表達。
(四)除此之外,學校亦可依實際狀況及需求,推動家長學習共同體跨校學習共同體等。

八、學校領導者的角色
(一)扮演「首席學習者」的角色,以身作則,對師生保有「認知上的同理心」。
(二)負起學習領導的責任,倡導學習共同體的理念。
(三)邀請學校主管及教師共同研討學習共同體,建立學校對學習共同體的願景。引導教師對教育、學校及學習,重新認識與定位,並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
(四)將學習共同體的精神融入學校的校務發展計畫。
(五)從自己觀課開始,在校園營造友善和諧的觀課文化。
(六)籌備工作小組,成員包括教師、行政人員及家長,制定工作計畫,以及任務分配。
(七)採上下交融的發展方式,可先「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由校長宣示實施「學習共同體」,發揮其影響力(由上而下),然後逐漸放手,由教師依照自己的意願做出回應(由下而上)。
(八)推動的時程可依學校實際狀況適切規劃,並做滾動式修正。 

九、學校行政團隊的任務
(一)催化與支援
1.引發教師的意願及參與。
2.擬定發展目標與執行計畫。
3.建立團隊(教師與行政)。
4.辦理教師學習共同體工作坊及其他增能研習。
5.整併及簡化行政事務,讓教師全心投入教學。
6.支援設備與經費需求。
(二)協調與激勵
1.安排教師學習共同體之間的經驗分享。
2.找出重要議題,於教學研究會或相關會議中討論。
3.安排及協調時間及空間。
4.提供研發經費,制定獎勵辦法。
5.蒐集與整合歷程資料(包括錄影帶、紀錄等)。
(三)串聯與擴展
1.媒合校內各個教師學習共同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2.建立跨校合作或交流之機制及分享平台。
3.逐步影響更多教師及領域投入學習共同體,以擴大辦理規模,提高試辦成效。


十、學校實施「學習共同體」的發展歷程
(一)準備期:主要是宣導溝通、建立全校共識
(二)導入期:主要由自願者以任課班級進行實作
(三)發展期:主要為推廣,及擴大實施範圍,讓更多教師參與


十一、學習共同體下的校長教學領導作為
(一)洞察教育改革走向之脈絡,倡導學習共同體的教育新價值
1.  擬定「學習共同體」學校的新願景,擔負起改變教師課堂教學的責任
2.  從微觀影響整體發展,影響願意接受新知的校內教師,成為「早期跟進者」
3.  評估分析學校已存在的價值,順勢導入學習共同體的新價值
(二)釐清教學領導焦點及目標,引導教師對「學習共同體」的認識
1.  觀念價值的認識-「學習共同體」不只是「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而是「教師對教育、 學校及學習的重新認識」
2.  建立有意義的對話-透過對話澄清觀念,增進與教師信任關係
3.  營造有利教師公開授課的組織文化
(三)領導推展學習共同體,掌握學校發展的脈絡差異
1.  實踐體驗由「上而下」參與,然後「由下而上」推動
2.  推展校本時程適切規劃,滾動修正以達成效
3.  策略聯盟校際攜手,建立支持分享平台。
(四)整合學校外的社會支持與資源,共同建構本土化學習共同體
1.  論述本土化的學習共同體,並整合現有相關政策
2.  教育主管支持角色的明確性,締造一個「同心圓結構的」學習共同體
3.  統整建構社會資源合作關係,打造「學校本位」本土化「學習共同體」

透過學習共同體的推動,期冀組織成員能扮演學習領導者的角色,彼此發揮影響力,進行互助互惠的學習;校園能譜出以學習者為主體的爵士樂章,師生熱衷於學習,且致力於探究、合作與表達。而藉由教師的增能與專業的精進,學生的學習成果因此得以提升。
學習領導,人人有責,就讓我們一起努力,推動一個「以課堂改變作出發、以教師合作為後盾」,進而促動學校轉型的取徑(approach)!
「學習領導」(leadership for learning)以及體現學習領導的「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強調以學習者為主體,透過學校組織學習及教師專業學習,孕養引導學生學習的沃土,讓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學習能有機地互動連結,為21世紀的學校經營,提供了新的座標。
透過關注學生學習成效為焦點核心的學習領導,翻轉課堂以學定教,促進學生共同學習、教師共塑專業、家長共進知能、社區共創發展為目標,集體創造以共同學習為導向,專業學習社群為模式之組織學習型態。
沒有一套教育理論與實踐策略是完美的,唯有棄形式、入神髓、再創造,才不會重蹈過往許多表象模仿者,僵化教學創新的殺手之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