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小田園教育


小田園教育體驗學習計畫係運用校園空間設置菜圃,讓教師(或志工)、學生透過農事操作與學習,體驗種菜、照顧及採收農作物的歷程,蘊育學生體驗、關懷、分享與「療育」之效果,更展現田園城市、田園學校之新風貌。

透過田園教育的學習,增進學生對植物生態、食物栽種、健康飲食的認知與素養;並且體驗農事勞動的辛勞,培養刻苦耐勞、惜福愛物、感恩回饋的情操;藉由綠色校園的實踐,落實健康有機、珍視自然、環境永續的生態城市。


推動田園計畫之系統思維
(一). 掌握田園政策完整內容。
(二). 分析評估學校整體條件。
(三). 凝聚親師集體推動共識。
(四). 架構完善田園推動計畫。
(五). 整合社區社會相關資源。
(六). 省思反饋檢核推動成效。

掌握計畫推動的關鍵點
(一). 親師理解課程價值及推行共識。
(二). 擴及耕地於家庭社區農園範圍。
(三). 擴展精農事家長專家協助指導。
(四). 整合學習領域納總體課程推動。

田園計畫的課程價值--深入理解田園計畫的課程內涵
(一). 「生態」知識理解:植物栽種、自然生態、環境保護。
(二). 「生活」態度養成:食品安全、食物營養、飲食文化、商業道德品格。
(三). 「生命」情意感受:刻苦耐勞、惜福愛物、感恩回饋。

推動田園計畫的具體策略
一、 共識凝聚方面:凝聚推動田園政策理念共識
(一). 利用會議、活動場合宣導小農夫推動理念方式。
(二). 邀請社區家長辦理課程實施說明會,凝聚共識。
(三). 善用校刊、網頁、傳單、聯絡簿傳達政策內容。
二、 組織計畫方面:架構落實推展行動團隊
(一). 成立推動小組,擬定「小農夫推動實施辦法」。
(二). 整合處室分工推動實施計畫,定期檢核實施成效。
(三). 納入對於農業有研究之家長、專家、學者協助指導。
(四). 整合相關計畫,如納入兼顧環保與共食的「魚菜共生」概念。
三、 教師專業方面:提昇教師指導專業知能
(一). 鼓勵教師參與校園小田園種子師資培訓課程。
(二). 與農業專家協同教學方式協助老師帶動專業。
(三). 社群分享、輔導團指導、農事達人指導。
四、 課程教學活動方面:發展食農教育系統課程
(一). 課發會討論,將「農事課程」納入總體課程計畫。
(二). 運用統整教學的概念,將食農教育理念融入基礎課程。
(三). 設計系列符合學校的食農教育課程,融入現行語文健康社會藝術與自然科學的教學中。
(四). 配合自然或綜合領域,學習除蟲、除草和做有機肥料、種菜。
(五). 參觀市民農園、農場、他校,交流經驗,激勵動機。
(六). 邀請專業人士、有經驗之他校人員辦理分享體驗活動。
(七). 結合領域課程、社團活動、校外教學等管道實施。
五、 空間環境方面:營造農事栽植空間環境
(一). 利用校園空地、走廊花台、頂樓開闢菜圃或盆栽種植。
(二). 推廣家庭利用陽台、頂樓、盆栽栽種。
(三). 透過里長協助社區空地或家長所屬農園農地、市民農園。
六、 親職教育方面:促進親子情感交流互動
(一). 假日開放菜園,提供親子一起享受田園種菜歡樂。
(二). 親手栽種的有機蔬菜,帶到花博園區農夫市集義賣。
(三). 辦理農藝分享園遊會,促進社區與親子情感交流。
(四). 邀請具農藝專長之家長或專家蒞校指導栽種方法、農耕技術。
七、 資源整合方面:整合社區農業相關資源
(一). 建立學校車程範圍內之農場、農園、標竿學校等資料庫。
(二). 建立農業相關專家、家長、教授、民間協會等資料庫。
(三). 產官學技術諮詢,如農委會、產發局、市農會、大學農藝系、市民農園等。
(四). 與社區大學的園藝課程結合,講師群協助指導推動。
(五).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福智文教基金會攜手推動校園有機蔬食。
八、 檢核修正方面:
(一). 蒐集家長、師生實施數據,分析滾動修正推動策略。
(二). 設計意見回饋表,發放調查,檢核各向度滿意度。
(三). PDCACIPP360度評鑑方式,整體檢核實施成效。


學習認識食物與生活的關連,發現生活中食材的美好,在農耕體驗中學習多元知識,了解環境土地與食物的重要性,進而培養知足惜勞感恩的態度,讓食農教育從校園做起,營造未來綠色城市的願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