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救教學(Remedial Teaching)是針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適當的診斷,而後根據診斷結果,給予特別教學的過程。補救教學之前,必須先進行學習困難的診斷。
一、影響學生學習因素之分析
(一) 個人因素:包含生理、智力、健康、情緒、遺傳因素、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
(二) 家庭因素:社經背景、管教方式、相處氛圍等。
(三) 學校因素:編班型態、教學方式、班級經營、激勵方式、文化氛圍等。
(四) 同儕因素:同學相處、次級文化。
(五) 社會氛圍:社會氛圍、媒體資訊、價值傳播等。
二、低成就學生的特質之理解
(一) 認知特質:學習速度較慢、學習策略不佳、學習風格不同。
(二) 情緒特質:學習動機不足、社會能力不佳、缺乏成功者的心智習性。
(三) 行為特質:易產生課堂干擾行為、注意力不足或過動問題。
三、輔導認知
(一) 建立正確的輔導觀念:使用更多的「教導取向」,盡量減少使用「規範取向」。
(二) 全面性的輔導策略:認知輔導、情緒輔導、行為輔導、課業輔導。
四、策略
(一) 展現關懷倫理領導哲學,不放棄任何孩子
1.透過焦點座談、圓桌會議等方式凝聚學校整體對補救教學的共識,明確補教教學推行方向。
2.在現有的學校組織結構特性中設法引入關懷,引導教師與學生發展真實關懷的關係,
3.透過學校行政的推動使成為關懷的學校文化。
(二) 卓越行政效能,支持架高形優輔弱思維
1.成立「補教教學推動小組」,專責溝通推動。
2.定期召開如遴選會議、補教教學說明會、課務編排會議、課程設計會議等,使相關人員皆能了解計畫精神、目標及方式,並落實辦理期中期末檢討會,評估補教教學執行成效。
3.訂定補教教學SOP,建立補教教學單一服務窗口(One-stop service),簡化行政流程,方便教師補救教學所需。
(三) 促發弱勢教學成長工程,發揮教育大愛
1.辦理並鼓勵教師參加補教教學系統性階梯式成長工作坊,倍增弱勢教學力;
2.規畫教師集體備課、同儕觀課、課後討論,揚升補教教學效能;
3.策展補救教學PLC專業學習社群、鼓勵行動研究,提振補救教學品質。
(四) 系統化課程銜接,深耕客製化補救課程
1.分析學習者不同需求,訂定符應所需之個別化、客製化的課程;
2.根據低成就學生的學科能力與學習興趣繪製課程地圖(curriculum map),強化課程的結構性與完整性,明確課程目標,掌握課程的重心;
3.教材的選擇要考慮學生能力、先備經驗、接受程度及注意廣度,教材貼近生活化、簡單化及趣味化,學習效果愈能提升。
(五) 孕育資源整合夥伴,共構補救教學共同體
1.積極尋求外在資源協助:像是引進社工、心理師,進行低成就兒童後續追蹤輔導轉銜;
2.導入產官學資源,加速與私部門(如:永齡希望小學等民間企業與基金會)的合作,建立補救教學學習巢;
3.強化跨校聯盟、異業結盟等方式,進行資源共享與挹注。
(六) 深化循環評核機制,永續補救教學力
1.積極帶領教師進行「課程本位評量」及「動態評量」外,
適時協助教師進行「補救教學網路評量」,落實補教教學督導系統,掌握補救教學成效。三層次教學支援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