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U型理論簡要


  • U型理論」(U Theory)的提出是因SengeScharmerJaworkskiFlowers等學者發覺一個長期穩定頑固的結構,在一夕之間可能因為集體的意識覺醒,而發生不可預期的重大變革,如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東歐共產主義的瓦解。
  • 西方科學思維發展極致後,一發不可收拾的破壞態勢,因而思索人類需要一種新的集體思考技術,來取代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習慣思維,用集體的覺知覺醒來扭轉世界發展的局勢。
  • 貫串東西方哲學、宗教思想,以「U」型路線作為深度學習頓悟脫胎的變革歷程,這是一場具直覺、靈性、詩性、空性、回歸自性本我,返樸歸真重生創造的旅程。
  • U型理論試圖轉化個人、組織與社會受當代實證化約科學制約的盲點,以創造更具整合性與整體性,符合人類未來場域永續發展的理論架構,這是一個由整體觀省產生群體深層轉化之完整架構。
  • U」型代表思維與行動的變革路徑(U型路徑),包含三個階段、七種循序漸進的能力修練。藉著路徑階段的深層學習,我們也可以改變思維,從觀省所見、感知新的可能性,進而採取行動,推動變革並塑造未來。

Ÿ   感知(sensing)階段:「觀察、觀察、再觀察」(Observe,observe,observe),與世界合而為一。此階段修練的是「擱置成見」(suspension)及「轉移視角」(redirect)的能力。
Ø  暫時擱置個人習慣性判斷與認知模式,自我反思、彼此相互探詢,經由團體「深度匯談」的對話討論、辯護,激盪出未曾獲知的洞見。擱置成見讓我們覺知內在思維,觀省所見。
Ø  將注意力由外而內轉向,從關注事物本身轉到隱藏在表象下的心智創造過程,直指根源,觀省整體,在情境中感悟。需要內在的修為,培養定靜的能力,學習傾聽靜默,讓某種與未來連結的寧靜力量自然流現。
Ÿ   自然流現(presencing)階段:「退省與反思」(retreat and reflect),讓內在領悟靈光湧現。此階段修練的是「放下我執」(letting go)及「接納當下」(letting come)的能力。
Ø  心智與世界不可分,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整體,領悟會經由互相連結的整體而來。放下是去自我中心化,有智慧的生命體現自我的虛幻或短暫,看清自我本是隨環境改變而不斷更新修正的主體,當個人放下我執,依循最深的生命目的而行,與更大的整體相呼應,認知便會來自整體場域,新覺知會從整體系統交流中自然流現。
Ø  自己不是獨立的部份,而是關聯到更大的系統整體,感知自己的渺小侷限,打開心靈感知彼此、感知世界,接納來自根源深處湧現的事物。U型底層凝聚人與問題,逐漸形成重新建構的集體社群,成為深層的創造性源頭。讓我們靜默下來,真正感知或接受身邊正在發生的事。當周遭所有人們自發地表現出新態度,開始活在當下,共同關注更高層次的變革便會自然開啟。
Ÿ   實現(realizing)階段:「順應自然,迅速行動」(act swiftly,with a natural flow)。此階段修練的是「澄清意願」(crystallizing)、「建構原型」(prototyping)及「形成體制」(institutionalizing)的能力。
Ø  清晰明確的願景和意圖會引導並匯集整體的能量與目的感,這個集體的意願超越個人的利益,激發出誠懇熱切的承諾,產生眾志成城的信心與動力,這些都是自然流現而來。澄清的意圖和願景讓人覺醒,為了偉大崇高的目標,甘願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為了成就更大整體的利益目標而奉獻。
Ø  當個人從自我走向整體,並在靜思沈澱中領悟整體環境系統中所隱藏流現的訊息,經過共同感知、相互探詢、共同創造之後,需要在系統中實施展現,持續性地接受反饋修正。當個體與系統的互動關係建立起新的運作體制,個體的意圖在體制下會匯聚呈現整體共同的意義,吸納轉化來自不同層面者的觀點,產生一種積極正面的力量。
  • 經由個人反思改變,到面對複雜情境時,連結整體利益的系統思考,最後得以超越自我,創造共同的願景之歷程。

Ÿ   反思的能力:用於改善個人心智模式或團隊學習的修練。
Ÿ   處理動態性複雜的能力:就是系統思考的修練。
Ÿ   創造的能力:用於個人自我超越或團隊建立共同願景的修練。


五項修練與U型理論
 


  • U型理論左側是下探U型感知階段,修練「擱置成見」與「轉移視角」的能力,著重改變過去習慣性方法的傳統老路、放棄執著既有經驗的詮釋。此時運用五項修練之改善心智模式,培養個人反思能力,並且進入一個更大的系統,在團體中透過討論分享、深度匯談,集體探詢一直以來習以為常和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價值與根深柢固的基本假定。由共同討論進入共同思考,進而匯聚共同的意義;由主觀的認定、客觀的觀察轉向與整體關聯性的覺知,理解自我之外另一個更大系統的力量,覺知隱藏在任何事物表象下的根源,為凝聚進一步共同行動的基礎。
  • U型路線底部是靜默和傾聽,個體從單純的主觀理解,連結到一個動態複雜的系統中,需要的是系統思考的修練。在團體中靜默反思,放下個人固有執著,融合不同觀點的現實,接納集體的感知感悟,激發內心真誠的關懷與使命感,匯聚自然流現的創意,建構個人與團體的願景,為即將湧現的未來,創造深層的改變。
  • U型路線右側上升進入實踐階段,更需要集體的力量。Senge認為五項修練同樣涵蓋在內,團隊學習的修練尤其重要,因為要共同學習為複雜系統創造務實的替代運作方式。
  • U型理論則將系統思考深化,將思維的改變走向內在的修為、心靈的沉靜,擴大系統概念到宇宙整體,脫離以人為核心的狹隘,進入到自然大系統的運作法則中,開啟靈性,連結根源,領悟萬物均是相互依存。從反思感知、傾聽複雜系統中訊息,領悟來自根源的自然流現,進而採取行動時更能以整體為念,符合整體的價值,達到個人之思無法慮及之境、個人之力無法完成之界。

系統思考摘要

系統思考

還原論(科學觀):從瞭解細部認識整體,以偏概全,科學化約、細部分析、線性因果、
                 局部觀點、預測控制、規律秩序、實驗操弄
整體論(混沌學):系統不等於部分總和,窺其全貌,混沌結構、動態複雜、因果環路、
                 
整體脈絡、蝴蝶效應、亂中有序、系統思考

改變心智(跳脫線性、打破慣性、突破框架、歸零思考、探究源頭)
觀照全面、雄才大略(提高層次、面面俱到、宏觀視野、寬闊格局、看見整體):廣度、高度
深謀遠慮(深究結構、蝴蝶效應、明察秋毫、行穩致遠):深度、長度(權宜之舉vs.長遠大計)
洞燭機先(看清依附、理清糾葛、縝密思慮、推敲因果、變通方案)
掌握關鍵(8020法則、以簡馭繁、四兩撥千斤、權變應變、逆轉情勢):重點、焦點、槓桿點「給一個支點,就可以撐起整個地球」

1990Senge提出系統思考為學習型組織的第五項修練,是為塑造學習型組織的基石。
²  改變心智模式
Ø  擴大宏觀角度,放寬視野,就是跨越原本的界線,改變原有的心智模式,重新檢視我們的想法,試著看到大系統中的位置,也看到小系統中變化,汲取來源、角度、觀點不同的資料,才能看得清楚各項問題背後的形態,理解和掌握問題的根本。
Ø  改變既有心智模式,以整體思考新觀點看到事件背後之複雜因果依賴結構,並能冷靜關注長期可能的變化,藉由系統思考工具的輔助,找出改變結構的關鍵點,預測可能結果。

²  觀照全面:是一種「看見整體」的修練
Ø  能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而非單一的事件,看見漸漸變化的型態而非瞬間即逝的一幕;既能看清複雜狀況背後的結構,亦能分辨高槓桿解與低槓桿解的差異所在(郭進隆、齊若蘭譯,2010099-113)。
Ø  系統思考修練的精義在於心靈的轉換,轉看部分為看整體、轉觀察線段為環狀因果、轉觀察片段個別為連串變化過程、轉無助反應為主動參與、轉對現況反應為創造未來。
Ø  系統思考讓人想得遠(時間軸長)、慮得廣(事情面向寬)、看得深(事件結構深)、懂反省(改變心智模式)、識因果(因果複雜關係)、找良方(尋求槓桿解),即懂得關照全面,掌握關鍵,而使得人在面對複雜狀況時,能穩定不莽撞,所謂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²  掌握關鍵:找出關鍵槓桿點,介入改變整體結構
Ø  從複雜中理出脈絡之後,找出解決事件的關鍵點,就可以四兩撥千斤的槓桿原理,想出解決的方法,這是系統思考的作用。
Ø  系統思考從事件到發掘因果、探究型態、發掘結構,並從改善結構到解決根本。

特徵

1.關注整體結構、2.識別因果關係、3.善用圖像思考、4.觀察長期變化、5.從容應對複雜

教師節快樂!


中秋快樂!


學校日校長的話

校長的話

105.09.10
各位親愛的家長大家好,我是新任校長李毓聖,民國七十五年台中師專畢業,在小學服務至今屆滿三十年。家庭結構簡單,一個老婆、一個小孩、一間房子、一部車子。和老婆都是師專生,以前師專不容易考上,一般能考上的都是智育優勢,學科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所以一路就這麼搭著當時社會主流價值上來,因此面對這類的學生,彷彿看見自己,感同身受,非常了解。兒子目前就讀大四,從小智育不發達,學科補習越補洞越大,所以在智育掛帥的氛圍下,學習路程辛苦許多,直到尋找到繪畫的興趣,轉向到設計的領域,才逐漸展現自信與笑容,這樣的陪伴過程,讓我深深了解到適性揚才的重要,找到孩子的優勢強項,他會學得更好、更快樂。這些年來在職場上,看見每位學生都賦有不同的天分,需要被看見、被啟發,並且提供舞台強化學習動機與信心。

其次,人才是組織最重要的資產,而學校最重要的資產就是教師。大湖國小學生素來在管樂、合唱、網球、排球、閱讀、禮貌品格、基本學力等方面表現成績斐然。凡是這些特色均是來自於學有專精的老師長期無怨無悔、辛苦付出的結果。一位指導老師的投入或者離開,都深深影響著特色發展的興衰,所以我們要共同疼惜、愛護所有為大湖盡心盡力的老師們,要讚賞和支持他們的付出,持續給他們添柴火加油,持續讓有心的老師熱情不熄。再者,個人對大湖家長的謙和特質、高尚氣質、熱心協助印象深刻,在個人還沒正式進入學校之前,曾受邀參加430日慶祝母親節感恩親子園遊會、513日慶祝母親節及社區文化交流音樂會、730日大湖公園草地音樂會等活動,現場看到家長會、志工團、後援會對學校活動的熱情參與、對學校教師的支持及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的用心,所展現的團隊動能和呈現的溫馨畫面,讓人深深為之動容。


我們希望教育現場的諸多作為都能讓學生有感覺、有感受、有感動,進而改變思維和行為。老師和家長們為了孩子,攜手忙碌付出的身影,孩子們都會看在眼裡、烙印在心裡,這種身教示範無形中會形塑學校文化氛圍朝正向發展,形成愛的感染、善的循環,讓組織溫馨和諧、溫暖有愛。人生是不斷學習進化的過程,三十年來,每天跟著孩子、同事、家長朝夕相處學習,個人的心變柔軟了、情緒穩定了、脾氣也沒了,深感每一位出現在身邊的人,都是我們的貴人,透過他們的生命演示或人我互動,一點一滴影響著我們,修正個人朝向更圓融成熟的方向前進。而人生的價值只有在服務別人的需要之上才能彰顯出來,很高興加入大湖團隊,跟著各位師長、家長和孩子們學習,也希望盡一份棉薄之力,為大湖親師生服務。

親師攜手培植孩子生活能力

親師攜手培植孩子生活能力
 105.09.10.致幼兒園家長
近來,德國的教育理念常被各國討論與仿效,目前全國有約一千五百間森林幼兒園(Waldkindergarten),學生在森林裡爬樹、攀繩、練習使用工具,在大自然中遊戲及探索。另外約有五百所類似台灣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家長自主幼兒園(Parent Run Kindergarten),由家長自己創立、聘請教師、決定教學方針,主張生活就是學習,主題課程設計均在探索生活情境運作,學習將來如何生活。而市內幼兒園,以德國漢堡德英雙語幼兒園為例,除了藝術創作課和兒童瑜珈課,孩子幾乎天天會到公園跑跑跳跳。德式幼教觀念強調直觀體驗自然、實際生活與家政教育,從玩耍中學習訓練自主探索,培養良好的性格與社交技巧,並從各種實踐活動中學會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內依據教育部101年頒訂「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課程內涵以個體與生活環境互動為基礎,也重視在遊戲情境中學習與人互動及探索素材的意義。透過參與和體驗,以先前經驗為基礎,逐步建構新知識,並學習在群體中扮演適當的角色。課程設計陶養幼兒六大能力,包含覺知辨識自己及生活環境的訊息、表達個人感受及溝通傾聽分享不同的見解與訊息、悅納自己與關懷他人環境和文化、推理新事物及賞析自己和他人的表現、想像創造表達對生活環境中人事物的感受、根據規範自主管理覺察與調整自己的行動。另外臺北市也在今年訂定「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生活教育實施計畫」,提高幼兒園對生活教育的重視,督導教保服務人員落實生活教育教學,進而提升幼兒的生活能力。

教育是將前人累積的智慧,培育啟發學生生命經驗的歷程。教育哲學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教育與生活密不可分,教育在培養學生適應生活、懂得生活的能力,而過程則需在實際生活情境中體驗。幼兒階段的生活教育包含生活自理、生活常規與社會人際互動等能力之培養,我們都希望看到孩子經過自由探索、老師指導和同儕互動,在身體逐漸成長之後,學得將許多原本需要父母代勞的照顧,變成可以自己操作、自己完成;而心理成熟度逐漸提高變得懂事了,能體諒父母辛勞、展現個人生活秩序、理解團體生活規則,在人際互動上與同學相處愉快,懂得互相幫助、互相禮讓。這是我們對孩子成長的共同想像、一致的期望,也是描繪的願景圖像之一。

大湖幼兒園在歷來團隊的努力下,擁有優美的環境、寬敞的空間、充實的設備及多元的課程,更重要的是一群始終以親切笑容、專業關懷、愛心對待孩子的教師,實踐著對幼教的初衷及對家長的承諾。教育是講情、用心的志業,教師們以同理心-同理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心情期待、專業情-以專業的熱情陪伴孩子學習成長,讓家長親身感覺我們的努力、感受我們的熱忱,進而感動攜手,為了更美好的未來,一起行動。

學校經營理念與方案


壹、個人簡歷 -- 於學校經營的自我期許
一、 學歷
(一) 省立臺中師範專科學校音樂組
(二)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行政組
(三)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
(四)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碩士
(五)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博士候選人
二、 經歷
(一) 南投縣乾峰國小、臺北市中正國小。
(二) 兵役2年於國防部示範樂隊。
(三) 級任3年(其中1年兼組長)、組長12年(其中1年兼級任、1年兼系統管理師)、主任13年。
(四) 臺北市教育局資訊教育科1年。
三、 自我期許
(一) 充實學校法制規章、保障組織的公平正義、促進師生教育權益。
(二) 家人般的溫暖互動、互為鷹架的團隊支持、樂於教與學的氛圍。

貳、經營理念
一、 相逢自是有緣--牽手同行教育功德路
Ÿ今日因緣際會與大家結識,未來心繫彼此,如同家人共扶持。
Ÿ此刻起在乎親師生的在乎,想望共同想望,成就教育的摯愛。
Ÿ感恩天地,感謝眾生;有緣成為一家人,未來一起攜手同行。
Ÿ一份幸運與福氣:
得以和一群優秀專業的教育人共事學習與付出;充實環境設備資源,培育人才展現教育理想;熱誠相攜友愛互持,共譜專業成長與奉獻的歲月。
Ÿ一份承諾與承擔:
承擔對學校文化形塑、特色延續、持續發展的使命感。
承諾對師生毫無理由、毫無條件、毫不保留的教育愛;

二、 教育中心思想--攜手努力、成就下一代
Ÿ成就教師的熱情與展能、成就學生的能力與自信、成就家長的期望與驕傲。
Ÿ在成人之美中,圓滿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在成就眾人裡,彰顯教育的初衷及使命。

三、 領導角色定位--共享決策、服務為本
Ÿ服務領導:來做事、來相長、來奉獻;
Ÿ整合領導:來支持、來激勵、來成全。
Ÿ共享領導:分享決策、賦權增能、公平正義、集體智慧。
Ÿ正向領導:專注傾聽、激勵讚賞、正面肯定、激發熱情。

四、 學校經營願景--人文、科技、美感
Ÿ形塑一個具互相關懷、彼此在乎、溫暖有愛的校園。
Ÿ營造一所具美感科技、健康活力、樂在學習的學校。
Ÿ人文友善校園、自然美感校園、書香科技校園。
Ÿ人人健康美麗而溫暖;處處人文科技而進步。

五、 經營核心價值親師同心共榮、學生學習有成
Ÿ學生具品學兼優
(一) 好品格(身心健康、知書達禮、自信利他)。
(二) 好學習(基本學力、廣泛閱讀、熱情夢想)。
(三) 好能力(語言力、思考力、資訊力、合作力)。
Ÿ教師享尊榮成就
(一) 支持感(硬體支持、文化支持、心理支持)。
(二) 尊榮感(專業肯定、關懷尊重、理解信任)。
(三) 成就感(學生好、生好學、好學生)。
Ÿ家長喜安心攜手
(一) 關心、寬心、安心。
(二) 攜手、幫手、放手。

六、 承先與啟後傳承既有特色、延續創新發展
一所學校教育績效是眾人投注心血智慧、長期辛勤耕耘的成果,學校文化氛圍也是親師生朝夕相處、參與互動、犧牲奉獻、承受成全等交織而成的生活態度與模式。既有學校特色及傳統優良校風需要共同珍惜,並且代代相傳。觀察目前大湖國小具有以下特色,因彰顯出親師生攜手共同努力走過的足跡,是幅辛勤耕耘、溫馨和諧的畫面,乃以十美稱之。
一美:優質行政團隊:榮獲「臺北教育111」認證、優質學校「行政管理獎」、「校園營造獎」、「學生學習獎」、公文檢核優等獎。
二美:教師專業展才:獲學生事務及輔導優秀人員獎、教育盃網球錦標賽冠亞季軍、特殊教育優良教材獎、讀報教育教學設計徵件、行動研究優選佳作入選獎、104年杏壇芬芳錄、教育盃排球錦標賽最佳教練獎。
三美:學力檢測優異:學生學力檢測成績平均高於臺北市平均值,國語文高級佔42.72%優於北市38.08%;數學高級27.19%、中級46.60%優於北市高級26.24%、中級42.91%;英語進階級52.38%優於北市29.63%
四美:學生多元展能:管樂團、合唱團、排球隊、網球隊等競賽成績優異,多元社團培養學生多元展能與興趣探索。
五美:深耕閱讀素養:102103學年度榮獲深耕閱讀團體甲等獎、每年學生參加臺北市多語文競賽成績斐然。 
六美:完整學齡服務:招收學生從2個月至2歲幼兒之託嬰中心、2歲至5歲幼兒園,往上銜接小學至12歲,12年一貫完整教育系統服務。
七美:家長熱心服務:家長會組織健全,參與各項會議及支援活動辦理。志工有熱忱,榮獲101104年優良導護志工表揚、2屆杏壇芬芳錄。
八美:學習設施完善:英語學習情境中心、活動中心、游泳池、韻律教室、階梯教室、攝影棚、教室單槍、電子白板等教學設施設備充實完善。
九美:社區資源豐富:人文、生態、教學資源豐富,大湖公園、大溝溪親水公園、內湖親山步道、古蹟文物、宗教廟宇、戲曲學院、各級學校。
十美:傳承領導智慧:洪欽國校長(77-85)「就近就學、教育機會均等、前瞻多元學習環境」;李宏才校長(86-93)「學生第一、教學為先、行政支援、家長參與,建構『我們的』學校」;楊柳淳校長(94-100)「營造優質文化、推動國際化、數位行動學習」;陳素蘭校長(101-104)「人文、生態、科技校園,使學生成其德、成其功、成其業」。

Ÿ教育是逐步漸進的歷程,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化是思想交盪的沈澱,是生活型態的累積。教育的創新須以優良傳統為根基,在前人努力構建的基礎上,參考時勢潮流,累積眾人智慧共識,逐步修正精益求精,導入新思維、新科技,「在回歸教育本質、堅持專業價值下,追求卓越與公益」,是個人對於維護大湖傳統價值與追求創新經營之自我期許。

一、 人性化感動力領導,強化組織協同能量。
以強調人性化、感動力之道德領導、服務領導、分佈式領導,分層授權團隊,使團隊在合作互助中彼此增能,追求雁行團隊互為領導、共力共榮的目標。
二、 精緻課程教學架構,提昇學習興趣成效。
落實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架構,善用教師智慧資本與學校社區資源,鼓勵多元參與凝聚共識並參酌標竿楷模,精緻系統化特色課程,以促進能力養成。
三、 共同專業精進發展,與時俱進專業展現。
依據領域教師不同需求,整合多元進修資源,鼓勵同儕持續精進專業知能,並且透過專業學習社群,分享共進集體智慧,讓專業精神態度身教於孩童。
四、 推動多元學習活動,啟發學生多元智能。
依據學生多元智慧理論,建構課內外多元學習活動,融入學校總體課程發展計畫,因材施教發展個體獨特優勢智慧興趣能力,適性展才促進普遍卓越。
五、 建構優質學輔措施,促進身心健全發展。
重視親師生互相尊重關懷,注重學生身心靈健全發展,落實正向管教、三級輔導、個輔與團輔,整合社會支持系統與輔導網絡,協助家庭親職和樂成長。 
六、 建置完善軟硬設施,型塑溫馨友善校園。
學校社區共同營造符合健康安全、自然環保、資訊科技、人文藝術、友善無礙、適於生活的環境,讓校園成為親師生共同敘寫生命故事記憶的場域。
七、 建立社會資源網絡,支持校務永續發展。
整合校內外各項資源,從鄰近各級學校之跨校互惠,到跨域跨界交流合作,與異業間結合結盟,透過資源引進挹注,支持教育志業、教師熱情永續推展。

肆、實施方案
一、 人性化感動力領導,強化組織協同能量。
實施方案
執行措施
溝通理念價值,建立推動共識
1. 分享經營理念價值論述與說明
2. 辦理學校發展共識對話與討論
3. 辦理校長與親師生有約活動
行政賦權增能,強化運作能量
1. 定期召開行政、處室、學年會議
2. 整合教育政策、精簡行政業務流程
3. 發展團體動力、互持系統、互為鷹架
善用資訊科技,提高行政效率
1. 強化學校知識管理連結交流分享
2. 建立行政資料庫及e化共享平台
3. 各項會議資料公開分享給親師生
積極主動服務,提昇行政效能
1. 走動管理關心協助親師生解決困難
2. 完善校內法令規章建立公平合理制度
3. 共同檢核修正完善各項實施計畫方案
二、 精緻課程教學架構,提昇學習興趣成效。
完善課程組織,落實運作機制
1. 定期課程發展及領域學年會議共商校務
2. 鼓勵課程研發團隊持續深耕特色課程
3. 共商課程教學活動反思回饋精進機制
掌握課程趨勢,培養未來能力
1. 系統整合學校各項活動與課程架構
2. 跟進資訊行動學習程式教育等潮流趨勢
3. 善用英語情境中心發展外語生活情境
精緻課程教學,提昇學習興趣
1. 班級經營課程教學經驗智慧共享機制
2. 精進教學輔導專業對話諮詢諮商能量
3. 鼓勵激盪交流各種創新課程教學方案
鞏固基本學力,提高成就自信
1. 關注語文數學英語基本學力養成成效
2. 加強課堂有效教學及課後輔導彌落差
3. 善用網路免費教學資源輔助補救教學
三、鼓勵專業精進發展,協助教師專業展現。

鼓勵多元進修,提升專業自主
1. 辦理共通性與個別領域專業知能研習
2. 建立同儕共學與標竿參訪經驗交流機制
3. 共營班級經營與課程教學經驗分享氛圍
專業社群成長,傳承教學輔導
1. 鼓勵發展專業社群營造學習型組織
2. 同儕專業互助提昇教學輔導服務品質
3. 轉化政策結合教師專長提昇學習興趣
建立對話機制,分享集體智慧
1. 行政配合建立專業對話智慧分享機制
2. 鼓勵同仁正式或非正式同儕觀摩學習
3. 引進跨領域實務專家與談增廣見聞思維
資訊科技運用,創新知識管理
1. 充實資訊網路基礎建設完善科技環境
2. 建立資訊融入課程教學運用研究團隊
3. 建立行政與教學知識分享檔案資料庫
四、 推動多元學習活動,啟發學生多元智能。

多元學習活動,開展多元智能
1. 重視學生多元藝文競賽展演發表活動
2. 重視學生多元體驗探索踏查交流活動
3. 融入社區社會關懷訪視服務品格教育
發展特色團隊,培養多元興趣
1. 運用校內外師資專長發展學生興趣團隊
2. 鼓勵學生探索個人興趣培養一生一專長
3. 均衡幼兒園、資源班、課後班多元活動
養成良好習慣,鍛鍊強健體魄
1. 注重各類健康促進與提昇體適能教學
2. 鼓勵學生參與各類有益健康體育活動
3. 落實各項衛生健康檢查追蹤矯治措施
五、 建構優質學輔措施、促進身心均衡發展。

合宜輔導措施,協助正向發展
1. 辦理正向教學輔導管教知能成長
2. 實施學生品格表現榮譽獎勵制度
3. 落實三級輔導協助學生生活與學習適應
重視品格陶冶,建立正確價值
1. 推展生命、性別、家庭、生涯教育
2. 加強生活、品格、自治、服務教育
3. 整合各項教育議題融入課程與活動實施
重視幼教發展,協助特教突破
1. 落實特教鑑安輔融合銜接輔導輔助措施
2. 重視幼教暫行課綱精神融入一日作息表
3. 建立特教及特教資源支持系統網絡
關懷弱勢族群,彰顯公平正義
1. 安排弱勢學生課後照顧、補救教學
2. 引進志工人力資源協助弱勢學生學習
3. 結合各類補助資源供急難救助獎學金
六、 建構社會資源資料,支持校務永續發展。

善用家長資源,志工多元參與
1. 支持家長會務多元參與協助校務
2. 鼓勵班級親師合作協助班務推展
3. 志工團隊交流成長促進知能素養
辦理親職教育,強化親師合作
1. 辦理多元親職教育深化教養效能
2. 親師共享教養理念促進溝通合作
3. 相關出版刊物提供有效教養策略
引進社區資源,支援校務發展
1. 退休同仁、里辦、社區士紳、校友資源
2. 連結社區文教社福警政醫療衛生資源
3. 導入公家民間企業宗教協會公益資源
七、 建置完善軟硬設施,型塑安全友善校園。

強化設施安檢,確保環境安全
1. 定期校園建物設施設備安全維護檢修
2. 完善校園監視器保全求救通報系統設施
3. 完善校園無障礙友善空間設施設備
善用資訊科技,整合安全系統
1. 完善校園光纖骨幹及無線網路環境
2. 科技整合廣播保全監視求救通報系統
3. 配合校安檢核機制定期演練熟悉運作
連結社區力量,強化安全防護
1. 加強安全教育宣導培養整體安全意識
2. 連結親師及社區志工警政共同維護校安
3. 強化校園及週邊巡邏警示安全通報機制

伍、問題與想法
各校因少子化造成之人力及經費困境,身為校長思索之因應策略
一、 行政編制減少之因應想法
(一) 整合各項教育政策與宣導活動,經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通過,系統結構化納入總體課程,避免重複及零散,將有限之人力用以精實課程架構。
(二) 討論精簡行政業務及流程,落實各項計畫表格電子檔知識管理,讓各項職務經驗傳承與智慧共享,減少各項行政例行性作業從無到有之辛勞。
(三) 商議使各組業務儘量勞役均衡,在分層負責明細表為基礎上,以處室共識做適度的調整,協助並重視珍惜每個職務同仁的心力付出與感受。
(四) 引進各項資源人力協助校務發展,如退休同仁、家長志工、社區里民、來校運動人士、分區清潔隊等,協助環境維護、活動辦理、美工布置。
(五) 讓學生參與活動規劃、典禮主持、來賓招待、校園導覽、海報製作等,並以學長制系統性逐年傳承經驗,培養學生服務、表達、領導之能力。
 
除以上組織業務精簡均衡、科技管理分享、資源人力協助、學生服務學習等有形之方案,另外團體無形之關懷文化,更是解決人力減少、業務繁雜之重要支持力量,讓組織分工但互相合作、任務分組但互相支援、彼此關心且互相補位;雖事多但聚焦本質、雖人少但無人孤單;讓組織是溫暖和諧、彼此欣賞互相成全、同心協力共擔共榮,雖辛苦但歡喜。
二、 經費補助減少之因應想法
(一) 學校安全環境及教學設備是基本需求,當視使用年限及堪用狀況,適時編列經費爭取納入年度預算或申請專案計畫,以維持師生教學之所需。
(二) 開拓各項社區社會資源,如家長捐款、校友捐款、企業捐款、宗教廟宇急難救助或獎助金、公益協會基金會贊助、教育儲蓄戶、學產基金等。
(三) 強化教職同仁、家長會、教師會各人脈資源物力開發。(校內資源)
(四) 導入產官學資源,加速與各級公私部門公益團體合作。(校外資源)
(五) 強化跨校聯盟、異業結合交流,爭取資源共享與挹注。(策略聯盟)
Ÿ學校、社區、社會都存在豐富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從每位同仁及家長眾心合力由內而外、由近而遠,尋找身邊值得開發的資源,身為校長當盡力爭取各項資源,挹注於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學校發展之用途。
Ÿ讓經費走進來,讓成果走出去;學校亦可善用專業服務社區,如特色團隊參與社區活動、師生進入社區從事服務學習、關懷社區老人弱勢族群,一則培養學生社會關懷公益盡責情操、一則促進學校與社區情感交流、一則展現學生才能行銷學校特色,讓大家看見我們的努力,創造親師生、學校及社區共贏的局面。

陸、期許與共勉
  • 人才決定大未來:孩子是上天的傑作、父母的寶貝,更是我們共同的希望之所繫。
  • 天生我才必有用:看見多元智慧差異,讓每個孩子獨特優異,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 看見教育菩薩愛:看見教師的付出,體會父母的期待,匯聚親師共同心念與愛。
  • 同創修行福慧場:創造善念善行場域,成就教育功德志業,追求幸福快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