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

教育優先區計畫&攜手計畫

Q: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在即,而為使學生在免試升學下可確保基本學力(指所有學生在學習過後必須具備之最基本的成就表現)可以獲致達成,有賴補救教學予以實踐。為此,102 年將實施整合「教育優先區計畫-學習輔導」及「攜手計畫-課後扶助」的補救教學方案,成為國中小補救教學之單一實施計畫。有關政策推動實施得能回顧並前瞻才能將之做好,值此階段,請略述「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及「教育優先區-學習輔導」之內涵,並對其在推動時之困境與因應之道加以略述。

A:「教育是人才培育的基石,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讓每個來自不同個人資質、家庭背景、社區條件的學生都能得到教育的滋養而充分發展,是身為教育人員無可懈怠的責任與承擔。
「給一支槓桿,地球可以被撐起;給孩子適當地鷹架支持,未來可能展翅高飛」,教育要落實公平正義,給予所有孩子足夠的生活、學習協助,也是身為校長的責任與承擔。
一、 「教育優先區計畫-學習輔導」及「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的理念與目標
(一)  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機會均等、社會正義、城鄉差距)。
(二)  扶助弱勢家庭低成就學生,以弭平其學習落差(關懷弱勢、學習雙峰現象)。
(三)  落實補救教學,提供多元適性的學習機會(適性揚才、多元智慧)。
(四)  確保學生學力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有教無類、普遍卓越)。

二、 內涵
(一)「教育優先區計畫-學習輔導」:針對弱勢及文化不利區域實施補償教育。
教育部於1995年為解決部分學生因家庭或社區文化刺激不足的問題,而仿效英國教育優先區計畫的精神,自1996年開始全面實施教育優先區計畫。
1.六項指標:
(1).原住民學生比例偏高的學校;
(2).低收入戶、隔代教養、單()親家庭、親子年齡差距過大、新移民子女學生比例偏高的學校;
(3).國中學習弱勢學生比例偏高的學校;
(4).中途輟學率偏高的學校;
(5).離島或偏遠交通不便的學校;
(6).教師流動率及代理教師比例偏高的學校。
2.具體補助項目:
(1).推展親職教育活動;
(2).補助原住民及離島地區學校辦理學生學習輔導;
(3).補助學校發展教育特色;
(4).修繕離島或偏遠地區師生宿舍;
(5).開辦國小附設幼稚園;
(6).充實學校基本教學設備;
(7).充實學童午餐設施;
(8).發展原住民教育文化特色及充實設備器材;
(9).補助交通不便地區交通車;
(10).整建學校社區化活動場所。

(二)「攜手計畫-課後扶助」:針對經濟、學習成就弱勢生實施補救教學。
教育部續於2003年度規劃關懷弱勢、弭平落差課業輔導、2004年試辦退休菁英風華再現計畫、2005年規劃攜手計畫:大專生輔導國中生課業試辦計畫,並於2006年度推動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
受輔對象為兼具有下列二種情形的公立國中小學生:
(1).具有下列身分之一者:
a.原住民學生;身心障礙人士子女及身心障礙學生;
b.外籍、大陸及港澳配偶子女;
c.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學生及免納所得稅的農工漁民子弟;
d.其他經學校輔導會議認定有需要之學習成就低落弱勢國中小學生。
(2).在學學習成就低落需要補救者:都會地區以班級成績後百分之二十,非都會地區以班級成績後百分之三十五。

三、 推動困境
(一)常態師資不足:
1.額外增添現職教師工作負擔,加之補救教學難見速效,故易使教師怯步。
2.大專生或志工師資,易有班級經營或教學技巧不足等問題。
(二)教材教法紛雜
1.個別化之補救教學策略有待加強。
2.研發補救教學教材之單位眾多,但缺乏系統化整理。
3.數位化補救教學教材,亟待開發。
4.針對已開發之教材尚未研發對應之教學策略以有效搭建學生學習鷹架。
(三)評量系統強化
1.評量系統由原本之常模參照調整為標準參照,試題信度、效度、及鑑別度仍須強化,以提高評量之準確度。
2.評量系統之功能及操作,學校端的宣導尚待落實。
(四)家庭配合因素
1.經濟弱勢之學生常需要協助家中生計,難以無後顧之憂。
2.長期弱勢所造成的「習得無助感」,更容易弱化學習動機。
3.家庭功能不足的學生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缺乏「資源」。



四、 因應之道
(一)凝聚政策推動共識,轉化政策實施集體動能
1.透過各種會議、活動、文宣,傳達教育公平、社會正義理念與價值。
2.擴大民主參與、多元對話,凝聚親師生對扶弱政策共識。
3.透過親師生會議討論,明確補償、補教教學措施內容方向。
(二)落實行政督導措施,確保扶弱政策執行成效
1.成立推動小組,針對補救教學整體方案進行專案管理。
2.定期開會檢討補救教學成效,並針對困境,研擬改進。
(三)建立教學支持系統,提升補救教學專業知能
1.鼓勵教師從事行動研究,轉化知識動能,解決問題。
2.納入專業社群、學習共同體主題探討,分享共促補救教學知能。
3.辦理工作坊,提供教師對話、研議、演練與分享的機會。
4.善用線上諮詢平臺,分享與解決問題。
(四)精進課堂教學品質,弭平學生學習成效落差
1.運用線上評量系統,診斷學習程度落點與落差,評核學習進展與成效。
2.班級實施差異化教學、合作學習、分組教學、個別補救教學、特殊教育強化。
3.營造無障礙空間、雲端自主學習線上教學系統。
(五)辦理多元學習活動,開展多元智慧潛能發展
1.辦理多元社團、競賽、展演活動,供多元興趣發展。
2.辦理多元體驗、服務、關懷活動,建立自信與價值。
(六)整合輔導資源網絡,建立友善關懷平等校園
1.建立與落實辦理三級輔導、個輔團輔、資優特教資源網絡。
2.落實生命、特教、性平、多元文化、生涯發展教學與宣導活動。
3.建立社福社工、心理衛生警政、急難救助資料庫,完善社會救濟扶助資源網。
4.與鄰近學校學群合作、國高中大學、社區社會文教慈善救助協會等聯盟合作。
(七)推展家庭親職教育,提升家長親子教養知能
1.提供校內外救助、安親、輔導資源,協助經濟與教養支持。
2.落實辦理每學期四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與活動,提昇教養知能。
(八)整合社福公益資源,發揮偕同弱勢照護力量
1.鼓勵退休教師投入補救教學,以擴充補救教學師資人力。
2.引進民間團體加入補救教學行列,如中興保全文教基金會、博幼文教基金會、永齡文教基金會等機構。
3.透過社福單位的介入,補強家庭功能,給予學生心靈支持和實質的援助。
(九)建立督導檢核機制,完善補救策略推展成效
1.360度、PDCACIPP、內外評鑑、後設評鑑,持續改善。
2.積極帶領教師進行「課程本位評量」及「動態評量」外,
3.適時協助教師進行「補救教學網路評量」,落實補教教學督導系統,掌握補救教學成效。

以後天的整體教育公平措施,化解個人先天條件的不足;讓弱勢的孩子都得到充分的資源照護,獲得開展自我潛能的鷹架支持,實現消弭落差、普遍卓越的教育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