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日 星期四

幼兒園的情緒教育

近年來由於神經功能影像的進展和腦神經科學的研究,讓人對大腦結構和發展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童年是腦神經發展最快速也是最重要的時期,幸福安定的生活讓大腦有穩定健全的發展,而經常性的精神緊繃狀態,如處於受虐、譏笑、暴力、爭吵的環境下,會對腦神經的發展造成傷害。臺北榮總特約醫師劉秀枝指出前額葉的成熟發展與專注力、自我抑制、情緒控管、同理心以及瞭解他人的心態等社交能力的發展有密切關係,須從小給予正確的學習,才能導引大腦的正向發展。

    童年時常用的神經迴路會被強化,不常用的就會被刪除。孩子的情緒表現會影響同儕間的人際關係,強化正向情緒迴路、減少負向情緒發展殊為重要。情緒是幼兒六大領域課程之一,情緒領域主要是培養幼兒處理情緒的能力,包含「情緒覺察與辨識」能力、「情緒理解」能力、「情緒調解」能力和「情緒表達」能力。每項情緒能力,從「情緒產生的來源」來看,又可分為「自己」和「他人與環境」兩個學習面向。希望透過教師的課程設計與教學,讓孩子達成能接納自己的情緒、以正向態度面對困境、擁有安定的情緒並自在地表達感受、關懷及理解他人的情緒等目標。

    為了協助幼兒發展良好的處理情緒能力,教保服務人員會從以下幾點來實施教學:

一、營造溫暖使心理安定的環境:規劃合宜的生活、學習、休憩空間,讓幼兒熟悉,進而融入喜愛;安排穩定的作息和合理的常規,營造和諧有序的團體生活氣氛;建立屬於個人的隱密空間如置物櫃,讓孩子有歸屬感;提供多樣的教具教材,給孩子創作把玩,抒發情感、紓解情緒;與孩子互動,傾聽鼓勵,給予關心與愛護。

二、鼓勵正向情緒,接納負向情緒:幼兒在生活學習中出現正向或負向的情緒,是正常的表現。當出現正向情緒時,給予鼓勵增強,肯定其正確的情緒表達;當出現負向情緒時,容許與接納。然後在課程規劃或隨機教學中,慢慢引導覺察與辨識當下的情緒狀態及討論情緒產生的原因,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練習符合社會文化的情緒表達方式。

三、提供情緒能力較弱的孩子相應的課程活動:幼兒因個人和環境因素會有不同的情緒能力發展差異性,透過與孩子交談、團體活動中觀察、與家長晤談等方式,了解孩子在不同情境下表現的情緒能力,對於能力較弱者提供相應的情緒認知、表達與調節課程或體驗活動,協助發展更適宜的情緒調節方法。

四、教保人員展現正向情緒身教示範:孩子隨時都用五官五感在學習著,教師的身教重要性不亞於言教,平時對人輕聲細語、和顏悅色,對事平和以對、耐心處理;遇到心情低落或困難挫折時,表情或肢體上都不會出現負向情緒反應。那麼,學生都處在一個溫暖有愛、溫馨和諧,理性處理情緒的身教課程環境中,潛移默化良好的學習。

    孩子隨著家庭與學校生活、同儕互動、學習活動,每天都有不同的情緒變化,教師除了系統性的課程教學之外,也隨機輔導,傾聽同理,理解包容,有耐心的教導學生培養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能面對與處理挫折,與人有良好的互動,適應團體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