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

給品格發展一個好環境

       
        有一天早上從內湖開車往市區,此時正當大家趕上班車流擁擠的時刻,就在下民權大橋後,一個不留神撞上了前方小客車。一位頭髮斑白的長者駕駛下車察看後方保險桿後,對我說:「稍微掉漆,還好,沒事,小心開車。」內心驚嚇、愧疚、感恩的情緒交織。週末約家人到北海岸散心,就在台62線轉濱海公路紅燈停下時,突然車子一陣晃動,「唉!被撞了!」後方女車主面露驚慌,頻頻道歉。此刻心中浮現並脫口而出之前那位長者話語「稍微掉漆,還好,沒事,小心開車。」

        我們身處複雜人際網絡之中,彼此都在互相牽動著情緒與人格發展,整個社會都在形塑個人的品格。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最初接觸的小社會,人格養成在生活點滴中進行。一句噓寒問暖、一個點頭微笑、一瞥關愛眼神,久而久之會潛移默化到個人的言行舉止之中。哈佛大學教授柯爾說:「最具說服力的道德教材是大人以身作則」。父母如何相處、親師如何互動、大人如何交談,孩子都看在眼裡,逐漸內化成他的價值觀、轉化成他的言行舉止。有一天,我們會在孩子身上,看到大人的影子。

        品格教育怎麼教?美國波士頓大學瑞安教授曾提出品格教育6E教學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典範學習(example)和環境形塑(environment),就是大人的身教示範和共同營造出來的社會風氣;詮釋釐清(explanation)和勸勉規諫(exhortation)則在於給予正確的價值信念和隨機教育導正言行;體驗學習(experience)和自我期許(expectation)要在生活情境中實踐體會、在人際互動彼此學習;在鼓勵中強化嘉言懿行、在省思中不斷修正精進。孩子是一個發展中尚待成熟的個體,思辨判斷能力都還在逐漸建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因此,「昔孟母,擇鄰處」為的也是提供孩子一個可以耳濡目染、見賢思齊的好環境,「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但日有所增。」

        希望身邊所處的、所聽聞的、所見識的,都是理性論辨、感性同理、和顏悅色、理解包容、互相成就、溫和有禮、真誠相待的溫暖社會。胡適先生說:「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所以形塑孩子好品格的環境,每位大人都有責任、都具有關鍵的影響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